今年是值得记录的一年

如果说去年是在浑浑噩噩中感受着时光流逝的缓慢,今年则是在内心的巨变之中充实而紧凑的活着。

今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吧。在写这个总结之前看到了一篇帖子:用一句话概括你的 2024。我的 2024 是怎样的呢?脑海里自然的蹦出来了这几个字 ——“死与新生”。死与新生首先是 EVA 剧场版的副标题,这也是我在今年 4 月份时重新观看的一部动漫。这部动漫在我眼里想表达的是爱与存在,也可以这样说,今年我的主题是 “爱与存在”,而它所呈现的形式便是 “死与新生”。

倒也不必总结的那么严肃,还是先从各个方面记录一下自己今年干了什么吧。

# 动漫

今年说实话没怎么看动漫,算了下来看了也就 64 部,比起往年的动辄 100 来部实在算不了什么。一方面生活确实太忙,另一方面动漫已经快让我提不起兴趣了。以往但凡是火热的片子我都会追来看看,今年的话比如失忆投捕、迷宫饭、深夜冲击等等都没有追来看,例如胆大党、GBC 也只是追了一半便搁置下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对于往期的动画,像是反叛的鲁鲁修、创造主、飞翔的魔女也是看了一半便不再捡起,实在是没有了前几年看动漫的那种热情。

我一直认为自己永远不会从动漫中毕业,或许只是短暂的倦怠期罢了,但生活的事情一多起来,时间上面便是第一道阻碍。再加上如今我对于涉及 “文” 这方面的东西所要求的思维强度越来越高,像日本动漫这种试图给你讲一些浅层次道理,信息密度过低的动画很难满足我的需求了。以往那个喊着《天降之物》有着深刻内涵的我已经死了,现在的我看《EVA》都觉得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较为不成熟。

说来也奇怪,现在的我反倒是对于异世界类型的动漫看的乐此不疲,或许正是它们的故事性不足和不需要动脑子,每当晚上需要休息的时候我总会点几集出来看看。甚至已经到了看不过瘾,拿着往年的异世界的作品反复观看,例如今年我把《影之实力者》、《Overlord》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

但也会看一些优秀的作品,例如《Ghost in the Shell》为今年我的看番体验增添了不少的风味,为我认识社会,认识人工智能涉及的伦理问题提供了不少新的视角。例如《未麻的部屋》,虽然它所探讨的问题我已经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但是它的杰出的剧情设计和演出安排仍令人着迷。这种片子真是看一部少一部啊。今年依然重新看了《FLCL》这部作品,从 19 年以来,每年我都会重新看看这部作品,以往一直看不懂这片想表达什么,如今也可以说自己看懂了,起码看懂标题 FLCL 是什么意思了,现在的我观影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我会从动漫中毕业吗?或许会,或许不会。但动漫为处于青少年的我引领了一个现在看起来也不算差的价值观。确实动漫有很多情节是低俗的,但它时不时能整出一些好活,为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也同时,在我精神高压的时候,解压的剧情也能让我放松。希望 2025 仍能继续热爱动漫吧。

# 音乐

要说今年进步最明显的应该是我的音乐方面的认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停留在音乐最重要的是节奏和和弦进行,对于所有的流行乐都简单粗暴的划分为:这个是 1625,这个是 4536251,反倒是欣赏不来音乐了。自己练习吉他的时候追求类似《无题》、《Fight》这种技术力强的歌曲,瞧不上类似《花》、《流行的云》这种 “简单” 的曲子。如今,亲身去体验了一次演奏会,发现打动自己的反倒是那种抒情的音乐,彻底的转变了自己的音乐审美。

与此同时,日摇和 anisong,以往我总是听的乐此不疲,我被其中复杂的编曲,听上去可爱的人声迷得神魂颠倒。现在开始听爵士,听数摇,听 NeoSoul。当然我也知道目前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仍是约等于无,念出这些小众的名词显得我在装逼,但确实以往的那种流行乐实在是听的有些腻了,开始追求这些更为复杂精巧的音乐了

吉他的水平方面,今年练了《River Flows in You》(也没有达到完美的水平),《November》(这个还算可以),练了《爱的罗曼斯》(能达到上台演出的水平),《风之诗 十周年》(16 分音符实在不熟练),《Gravity》(练了一半,敲弦制音会了)。虽说看上去还是很一般,但目前的我有自信能去练会那些更难的曲子,毕竟手上的灵活度比起之前好了不少。目前在跟着网课学针对吉他指弹不同风格的创作,发现吉他这玩意是真难,但慢慢学吧,希望在研究生毕业之前能做到能自信的说出自己还算会玩吉他这句话吧。

# 学业

说实话,学业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由于自己运气好,占着数模美赛 F 奖这个水奖保了研,保到了还算不错的一个组。虽然也有遗憾吧,没有搞到学硕(因为自己好说话的缘故吧),但研究生还是在做研究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 月到 9 月其实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去复习考研的内容,当然也有收获,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数学的基础也重新打牢了。但有一说一考研是真折磨。要将考研和保研相比较的话,考研是在为大学前三年颓废的自己买赎罪卷,而保研就是把命运交付在他人手上,在不断坠落的地狱中不断挣扎,是一种积极的堕落吧。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将个人的素质高低以保研考研方式做区分实际上是愚蠢的。适合做题和适合做研究那完全是两码事。

保了研后反倒开始积极的去投入学习了,甚至比前几年学习的热情还要高,或许是由于自己成熟了不少,并且开始对知识感到好奇。今年在书中学习到的一个观点我很是受用:求知欲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提升自我,而是求知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它并不参杂其它的东西,这里面涉及到的只有作为主体的我,作为受体的知识,和驱动行动本身的欲望。我现在可以说我是一个求知欲还算强的人。

# 思想

思想今年也是成熟了不少吧。每一年我都会说:我的思想已经成熟到这种程度了,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蜕变了吧,结果每一年都毫不例外的被打了脸。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虽然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想仍然很幼稚,体系仍不健全,但生活中已经很少,也可以说几乎没有人能撼动我的思想了,即便我的思想有时与主流思想相悖。

不得不说,现象学的很多方法是真的好用,比如范畴,比如现象学沉思,比如本质直观。将事物作为一种意向对象去分析真是屡试不爽。明年会去把胡塞尔现象学继续深入的研究一下,或者去把马利翁的《还原与给予》读一读。或许以后自己会抛弃这个学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玩意确实是一种大杀器。

思想方面的进步是根植于自己在这两个概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爱与存在。只不过我的 “存在” 是由 “爱” 去赋予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EVA》的原因,因为它在我思想蜕变最为关键的时候为我树立了方向。当然,现在看来《EVA》并没有完美的解决爱与存在这个议题,但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参照的主要书目是《情爱现象学》,原本我并不认识作者也就是马利翁,但单看这个书,里面深厚的思想,极高的信息密度,加之可以看出的他所提到的很多问题也是我所经历过的,让我不由得对此内容着迷。后来发现这人竟然也是相当知名的现象学大师,好吧,又破坏了一个想拿小众书装逼的欲望。但不管怎样,今年我算是确立了自己的内核,并由此衍生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认知事物的方式、衡量事物的方式等等。这一转变好处是我可以肆意妄为的去解构和吸收别人的思想而不用担心自身的观念受到冲击,同时我能够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并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积极去生活 —— 我为我的行为赋予了意义。坏处是现在的我有点不讲人话,也不算神神叨叨的,只是和他人对话时我总是条件反射的去分析,并且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解读,客观来看就是个神经病。以往我能够幽默的去回应的话,现在多少有点懒得去回应,还是得练练区分理论和现实的功夫。社会化还是很重要的。

# 总结的总结

大概能想到的总结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上文也是想到哪写到哪估计也有诸多不妥的地方,但管他的,匆匆结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结尾方式。展望一下 2025,今年仍旧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本科毕业,研究生开始,我的思想又会有怎样的转变呢?过几天便要去给我的青春来一场葬礼,估计要不了多久我的思想又会发生转变吧。思想的转变是一回事,希望来年的自己能够打点打点自己,多锻炼,多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希望自己一切顺利吧。

更新于 阅读次数